中國古代鑄造技術非常高明,我們由存世之青銅器即可得知;因此需求量大的錢幣也是用鑄成的,比起同時期西方全以手工製作,效率要高出很多。
只可惜到了十五世紀,西方國家發明以機器製幣後,鑄造法製幣就顯得落伍了。
「脫蠟法」lost-wax process(或稱失蠟法)是其中之一,但並不用來製造錢幣,而是用在較精緻的飾品或器皿上。
此法在東西方都有悠久的歷史,需要熟練的技巧,製品十分細巧美觀,現代常被拿來仿造或複製古藝術品。
當然,錢幣也是其中之項目,雖說常被提及,但一般人對細節並不清楚。
附圖是南美哥倫比亞工匠使用脫蠟法複製古代黃金項鍊的過程,提供各位同好參考,並簡略說明如下:
(一) 以牙科用塑模膠塗抹,兩面各製成一模。
(二) 將黑蠟熔化傾注模中。(因係示範製作程序,故未合模澆注)。
(三) 撬開合模,將成形之蠟模修補至與圓樣同。
(四) 將修妥之蠟模鄭用五支空心架撐起,以刷子把石膏逐層塗上。 待外殼硬化後,加熱使蠟熔化經空心架流出,然後再將熔化之黃金傾入。 在現代製作時,尚置放旋轉檯,利用離心力使液態金屬填滿空隙,但古代工匠未必有此知識。
(五) 最後把外層石膏打破,用水清洗鑄成之金飾。 以此法鑄成之物,表面常留下微量殘蠟,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即可發現,若古錢上有殘餘蠟質,幾可斷定是偽品。 由於鑄造是以熔化之金屬,注入模型逐漸冷卻凝固而成,因此結晶體間有許多細微空隙,輕輕敲打時音啞;又因空氣容易滲透產生氧化,所以年代越久音越啞。
進代機製幣先把金屬錠塊壓成薄片,再沖餅、印花,質地緊密,故輕敲時音脆,此亦可為鑑定古錢真偽之參考,反之則可用於辨識近代機器幣。
同理相等重量之錢幣因密度差異,鑄造法製成者,拿在手上感覺較輕。如係銅料澆鑄,其氧化之銅綠深入幣體內,年代久遠變得堅硬。
若以銅片用機器假造者,所生多為氯化銅,僅存在於表面。
資料來源:網上
脫臘鑄造 脫臘 精密鑄造 真空鑄造
脫臘鑄造, 脫臘, 精密鑄造, 真空鑄造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