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溫度
熔湯溫度因合金種類、產品形狀而稍有不同,但一般在680~730°C的範圍內。
熔湯溫度對內部缺陷和外觀品質等有很大影響,所以實際操作時管理範圍是14°C左右。
模具溫度在低壓鑄造時更顯得重要。
從方向性凝固的觀點來看模溫分布是從澆口往上型方向變低,一般而言澆口480~520°C,下型400~450°C,橫型350~400°C,上型250~350°C,但是為了改善內部品質(強化方向性凝固)、縮短鑄造周期,可以進行上型和橫型的冷卻(水冷、空冷,一般冷卻模具整體的線式冷卻比較多)。
在多個澆口的情況下,澆口間距離變近、澆口間溫度變高,使澆口和成形部位的凝固容易發生反轉。
如果是由於產品形狀的限制無法修改模具方案的話,採用在澆口間加上點式冷卻,加大澆口的溫差坡度等方法也是比較有效的。
模具溫度是由鑄造周期、熔湯溫度、氣氛溫度等決定的,所以在試製作階段要抓住這些條件和內部外觀品質的關係。
改善負面因素,在可能的範圍內大幅度地改變鑄造條件進行品質變動的試驗,然後訂出管理範圍。
這些能做到的話就可以確保穩定的品質。
另外條件和品質的關係在短時間內還很難完全掌握,所以同時進行凝固解析也是有效的手段。
2.加壓時間
這是指充填開始到澆口部凝固為止的加壓時間。
因產品數量、產品形狀、模具溫度、熔湯溫度、澆口直徑、澆口數量等原因加壓時間會有所不同,但一般氣缸頭是2~8分鐘,根據重量相應延長。
溫度條件是影響最大的,在穩定條件下是固定的時間,澆口長度(相當於冒口高度)也較穩定。
但是在鑄造開始時,短時間停頓後模具溫度降低,波動變大,並隨著鑄造數量的增加和溫度條件的波動,澆口部分和給料管內的氧化物堆積起來,澆口截面積減小。
在這些情況下,從熔湯、模具傳來的熱量發生變動,凝固時間變得不穩定。
於是成形部的凝固時間發生改變,從產品到澆口的方向性凝固被破壞,產品內部容易出現縮孔等內部缺陷。
因此穩定溫度條件、保持澆口和給料管等給湯系統的正常狀態是非常重要的。
以前操作者是觀察澆口的狀態後再調整時間的,後來引進了測量鑄造時的溫度後實時自動調整到最佳條件的控制器。
在所有的工序中這是最花時間的部分,因此為了提高生產性要積極地考慮模具冷卻、1模2件、2段加壓等縮短時間的方法。
3.凝固時間
這是從加壓完畢到產品脫模的時間,是脫模時冷卻到鑄件不出現變形、拉傷等的時間。
一般而言是加壓時間的1/3左右,但和加壓時間一樣也隨溫度發生變化。
從生產性考慮凝固時間短點好。
可以加快冷卻速度,讓脫模阻力小的橫型先行,積極地對開模後的產品和模具進行冷卻。
資料來源:百科
脫臘鑄造 脫臘 精密鑄造 真空鑄造
脫臘鑄造, 脫臘, 精密鑄造, 真空鑄造 |